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
收藏本站

行业动态

关注地勘行业发展 听代表委员们的地矿“好声音”

作者:中国矿业报、国土资源报、澎湃新闻、中国黄金报、中国企业报   发布时间:2018-03-21

      2018年全国两会进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能源、地质、矿业、土壤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为大地质行业的发展“鼓与呼”。矿材网梳理了地质与矿业相关建议和提案,提炼行业的“好声音”,现摘引与大家共享。

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地灾防治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 许强

      面对严峻复杂的地灾防治形势,为尽快突破防灾减灾瓶颈,破解防灾救灾减灾难题,需要引入现代高新技术和新理念。尽快构建由“高精度遥感+InSAR”的“普查”、“机载LiDAR+无人机航拍”的“详查”、地面调查核实的“核查”共同组成的空-天-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加强对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能力,使防灾关口进一步前移,转守为攻,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掌握防灾减灾的主动权。

矿山地质生态治理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童金南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就是让环境恢复到平衡的状态,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从宏观上、科学地进行治理。

      生态系统恢复并不是想怎么治理就怎么治理,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遵循科学规律。矿山地质生态治理应遵循顺其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必须对周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后制定治理方案。

国家应安排专项资金加快矿山环境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 龙长兴

      2016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被取消,统一纳入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工程,然而能列入目前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试点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面积约为20万公顷,仍有近200万公顷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因自然条件限制,无法纳入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工程。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欠账多,然而恢复治理进展缓慢,地质环境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呼吁设立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加快历史遗留矿产环境问题治理。

有色资源和生态资源同等看待,两个资源同时开发

——全国人大代表、西部矿业集团董事长张永利

      “矿山开发不是要效益最大化,而是综合效益最大化,综合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生态效益。超前规划和超前投入是西部矿业集团的经验。”张永利认为,新形势下,矿业开发一定要有把金山银山变成绿水青山的理念和决心,国家允许开发的资源要合理开发、科学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以长期的资金投入保证资源最大限度地不被破坏。在他看来,矿业企业需要把自己当成百年企业来进行资源开发,不能急功近利地追求当年开发当年见效,否则很难建成真正的绿色矿山,将有色资源和生态资源同等看待,两个资源需要同时在开发。

绿色矿山建设关键在于理念和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宁崇瑞

      过去由于粗放式的发展,特别是高能耗的矿业行业,一些企业由于缺乏生态文明意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近年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家都开始按照绿色的标准来改造升级矿山,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从控制污染排放、改进设备和工艺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达到了国家关于环保的最低标准,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在于理念和意识,只有矿山建设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到位了,才能建设好真正的绿色矿山。

如何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中铝集团董事长 葛红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的矿业工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铝集团董事长葛红林在以下4个方面给出建议:践行绿色的矿业理念;培育发展的新动能;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需要被强化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钟茂初

      国家的文化宣传部门应该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并加以阐释,通过有效的文化宣传,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国家、社会、公民各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并转化为全国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钟茂初教授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

实施电能替代,实现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 舒印彪

      舒印彪认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构建统一电力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是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清洁转型的战略选择。

      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推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二是加强电网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全国电力市场;三是提高电网智能水平,加快我国再电气化进程。

天然气供需矛盾亟需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 王宜林

      “建议国家高度重视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从资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王宜林委员在小组会议上表示。

      对外进口上,采取多元化进口渠道。对内,加大新兴页岩气产业发展力度,确保中长期供应。中石油正在加快开发页岩气,“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工作目标100亿立方米。然后再用一个5年计划的时间,可以达到200亿立方米。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严控铜冶炼无序扩张

——铜陵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丁士启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铜冶炼行业出现了井喷式盲目建设的时期,应严格限制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谨防铜冶炼行业步过剩产能和低端产能过多的后尘。

关闭煤矿的资源利用可系统开发六大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亮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转换思维方式:以前是只管挖煤,未来可考虑开发去产能矿井,开发水、煤层气、地下空间、工业旅游等资源潜力。操作时,可系统开发利用空间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非常规天然气(AMM)、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六大资源。

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构建清洁能源发展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 曹志安

      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主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加快构建清洁能源发展体系。曹志安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最多的国家,但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弃水、弃风、弃光现象依旧严重。针对如何加快构建清洁能源发展体系,曹志安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二是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三是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四是加强科技创新。

“一带一路”中的国际能源合作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 骆沙鸣

      在提到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能源合作方面的问题上,他认为重点是要开展能源资源的产品深加工,发展能源相关产业,加快生物质能的发展,加大页岩气、煤层气、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绿色发展后劲。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沿线国家能源资源发展的水平。

关注中俄能源合作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 李新民

      李新民表示,今年冬季出现的部分城市天然气供给不足的现象,再一次说明了能源建设的迫在眉睫。李新民等人的联名提案中指出,目前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正进入全面加速建设期,建议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哈尔滨至牡丹江的哈牡段管道上升至国家战略,国家投资建设管线,更好地利用俄方天然气资源。另外,他还建议利用黑龙江省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进行深度能源合作,在黑龙江将俄方油气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同时充分利用好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建立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

——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董事局主席 薛光林

      随着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天然气生产、消费增长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天然气战略储备发展相对滞后,难以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特别是近几年“气荒”屡次出现,抓紧建立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和调峰储备、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和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已经势在必行。

统筹新能源和煤电清洁开发协调发展

——华能董事长 曹培玺

      曹培玺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其中,发电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近年来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进入新时代的同时发电行业也开启了新的征程。发电行业将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发电行业转型升级。他建议,一方面可以统筹新能源和煤电清洁开发协调发展,加强电力需求侧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同时,创新有利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

燃煤发电未来仍具发展空间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 凌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凌文对表示,要公正客观看待煤炭这种能源,对煤炭产业的态度要做到公平。“定义清洁能源时,不应该只看出身,而是要看排放。”

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地矿局局长 王建明

      四川是个农业大省,如何把“金字招牌”擦亮,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土地的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对土壤情况的调查分析,能为农业开发打好基础。因此,王建明呼吁国家及有关部门重视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同时在四川省针对农业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开展农业地质调查,争取在重点地区实施大比例土壤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与应用示范,开展大面积高精度的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调查,进一步开发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农业功能,为全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四川样本。

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壤环境安全法律、法规

——民盟中央

      鉴于城市土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应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壤环境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减少或切断重金属污染源。制定城市土壤的环境监测方案,建立监测的保障机制。严控已污染土壤,减轻对人体的危害。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土壤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 万连步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受人多地少的国情制约,我国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质量状况堪忧。部分地区耕地污染较重,南方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污染,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因此,土壤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因此,要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财政支持力度,保障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调查评价、技术示范等工作的资金需求。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农企对接,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耕地质量建设、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调动优势企业参与耕地质量建设的积极性,构建起以市场为主导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运行机制。

土壤污染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周健民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做好未被污染的土壤预防工作。否则,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治理难度更大,需要的时间更长,付出的代价也更大。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点,多数情况下看不见、摸不着,土壤一旦被污染,治理代价甚至比水、空气污染治理更大。对于健康土壤的防护,最重要的是掐掉污染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摸清底数,要有大数据。数据的缺失将导致决策和管理缺乏依据、防治缺乏针对性,很难在短时期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 潘碧灵

      目前,一些地方对土壤的保护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一些可能影响土壤健康的现象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采取相关举措。比如,长期以来高速公路两旁的土壤受汽油车、柴油车排放等影响,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很有可能超标。

      建议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实行最严格的油品标准和农产品投放物标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树立“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理念,如按比例拿出土地出让金的一部分用于土壤修复与保护。

“大数据”开展“土壤污染调查”

——农工党中央

      开展土壤污染彻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大数据库。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收集已有的污染源普查资料、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污水灌溉区等资料,开展全国农用地、污染地块、废渣场地及土壤污染源初步调查与评估。

      同时,在国家和各省级有关土壤标准和规范下,利用强大的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和GIS技术,将获取的调查结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土壤污染因子、污染程度、污染面积、污染范围等内容统一入库,形成土壤污染大数据。在获取大数据的基础上,叠加基础底图、行政区划图等专题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

尽快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 沈仁芳

      沈仁芳建议,由国家统一建立一个组织委员会,直接领导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由国家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牵头,联合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财政部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协调各部门和各行业,保障土壤普查的顺利进行。


相关链接

桂ICP备06013056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