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
收藏本站

行业动态

转载:新常态下的地调服务新方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05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日成果主题报告会侧记

作者:刘晓慧

       暮春乍炎,生气盎然。

       4月25日,即便天气炎热,即便是周末,中国地质调查局局机关的一层大厅里也依然“人头攒动”,把签到台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这里,即将围绕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主题的第46个地球日,举行“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主题报告会”。

       领导、专家也放弃休息,赶来“捧场”。在参会人员名单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小烈,国务院其他相关部委、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在京地质调查行业单位、大型矿业企业以及大专院校等各方代表的名字赫然在列。

       报告会上,李金发作了题为“珍惜地球资源是我们共同使命”的主旨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地质调查局始终以“揭示地球奥秘、开发地球资源、改善地球环境、促进人地和谐”为己任,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大地质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近20年,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宏观影响的重大成果。

       的确,作为地质人,无论是谁,细数这累累成果,都会自豪满满:在南祁连、突泉盆地等新区取得油气新发现;在银额盆地古生界新层系发现天然气;在柴达木、鄂尔多斯、湘西北等多个层位取得页岩气发现;在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巴音戈壁等盆地取得铀矿找矿突破;新发现大批矿产地、新增加一批重要矿种资源量、圈定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富集区;在我国严重缺水地区勘查寻找地下水源、有效服务民生;全面完成了全国地质灾害普查、建立了监测预警体系;完成了我国1∶100万海域近海资源和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了一批新的海洋油气远景区;部分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当然,成就辉耀,也要紧跟新形势,满足新要求,把握新机遇。

       李金发在报告中着重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油、气等能源需求持续增长,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需求依然迫切,锂、钴、“三稀”等战略新兴产业资源需求日益加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海洋强国、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新生物科学”、“创生、再生技术”为标志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和以“仿生、再生和合成产业”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即将到来;开发利用高效、清洁和再生新能源以及广泛利用新兴战略矿产,高效、循环利用原材料,合成新材料将成为新时期重要标志;更加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战略融合、突出为社会生态文明可持续服务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兴未艾;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正推进地质调查构建数据密集型的科研方式和现代化的服务方式等等,这些新的方向和技术也对地质调查成果的融合、集成与服务提出了新的指向。

      李金发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工作要把握“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定位,陆海统筹部署实施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重要矿产资源调查、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支撑、国土开发与保护基础地质支撑、“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地质科技支撑、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和海洋地质调查等“九大计划”,按照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支撑和服务国家紧缺能源矿产勘查开发、国家能源安全、能源矿产勘查开发体制改革、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和矿产资源利用管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引领解决重大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建设“地质云”,向社会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地质调查成果及资料信息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副主任翟刚毅、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研究员冯安生、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马震3位首席科学家分别作了题为“新能源-发现、机遇与挑战”、“矿产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决策支撑”的主题成果报告。

翟刚毅的报告涵括了我国页岩气、可燃冰、干热岩、锂等新能源资源的特性、分布、用途、前景。他认为,可再生利用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干热岩(地热)及锂资源都是重要的能源种类。这些新能源都是地球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保障我国能源供给,同样可以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在当前环境压力空前巨大的情况下,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冯安生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以及地质调查成果提升和转化。他表示,我国尾矿量巨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尾矿累计堆放量120亿吨,目前并且还在以每年几亿吨的速度增加。而当前中国的尾矿使用率仅为7%左右。另据不完全统计,冶金矿山每年排放尾矿量达1.5亿吨以上,尾矿中尚存有1600万吨的金属铁;在2000多万吨的黄金尾矿中尚含金约30吨;尾矿中的多半乃至90%以上的非金属组分更是很少开发使用。尾矿还严峻地污染周边的环境。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的矿种只占可以综合回收矿种的一半,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在45%和38%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在盐湖、非金属矿等资源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方向,技术匮乏、综合利用水平及产品附加值低于国际领先水平。低能耗高效选冶成套智能化大型矿山装备开发水平仍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关键装备仍依赖进口。矿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与国外相比仍然很低。必须要切实推动加强尾矿的综合利用。他还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年已经启动开展尾矿资源调查与评价、能源矿产评价、新材料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马震则围绕如何及时服务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为话题,详细介绍了京津冀地区的地质概况及地质调查工作将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深刻影响。他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布局明确要求要在加快实施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那么,城镇与重要基础设施规划、重要湖泊湿地修复、绿色农产品产地等规划就必须要考虑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类型、活动断裂及地震分布、地质灾害分布等因素。中国地质调查局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和开采潜力分析南水北调受水区地质环境演化趋势,调查重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特征;开展重点规划建设区环境地质调查,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和地下水应急供水潜力评价;开展地面沉降调查,完善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开展主要活动断裂及区域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开展水工环前沿科学问题攻关研究;建立三维可视化地质环境信息平台。未来将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量身定制地质调查工作与成果,为规划服务,为建设服务,为运行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严光生还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2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取得的成果及目前已经形成的成果服务体系。

在本次报告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宣传也更实用,更贴心——以光盘的形式向社会推出了一批最新制作的地质调查成果数据,进一步展示成果、创新服务。

      这些成果数据包括:公开版1∶50万水工环调查成果系列图数据、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区重要地质钻孔数据、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区地学文献服务产品和一批专题图集等。其中“公开版1∶50万水工环调查成果系列图数据(2015版)”是以“八五”到“十五”期间各省完成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采用全国统一的基础地理底图,经调整、补充、加工、整合和处理后形成的数字化系列成果图件。包括分省“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环境地质调查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等。

      据了解,本次提供的公开版1∶50万水工环调查成果系列图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进一步推出的中比例尺公开版产品。公众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全国地质资料馆索取。“整装勘查区重要地质钻孔数据(2015版)”则包含分布全国的95万个钻孔的基础信息,以及其中8万个钻孔的保管单位信息、项目信息、钻孔柱状图等全方位信息。“整装勘查区地学文献服务产品(2015版)”附有文献题录,涵盖全国109片整装勘查区相关的期刊文献7292篇,馆藏专著181本,英文文献32篇,除专著和个别文献外其他均为全文提供。文献题录包括题名、作者、关键词、单位、摘要、基金、刊名、年、期等8项内容,供用户检索查询。

     “专题图集”则包括《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和《中国自然资源图集》的部分图件,共计37张,内容涵盖全国尺度和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区区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背景及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内容。同时还将1∶5万地质图和1∶25万地质图数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础数据等其他大量的地质调查成果数据等,通过发放《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信息服务指南》,向社会各界进行了服务公告和宣传。


相关链接

桂ICP备06013056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 分享到